當科技發展愈來愈進步,代表恆久不變的鑽石也不得不向科技低頭,
鑽石生產商 De Beers 多年來一直誓言不會出售實驗室生產的石頭,
但為了面對步步進逼的人造鑽石製造商,De Beers 宣布將建立新品牌銷售人造鑽石,
鎖定年輕與平常不會購買昂貴首飾的消費者。
3 年前,De Beers 研發負責人 Simon Lawson 才堅決表示不會做任何蠶食這個行業的事情。
現在為了迎合千禧世代需要的低價時尚珠寶,
De Beers 認為銷售人造鑽石可以分拆市場,開發一條新的營利業務。
De Beers 旗下的 Element Six 是世界領先的合成鑽石生產商之一,
主要生產用於工業用途的合成鑽,從來沒有出售用於飾品的人造鑽石。
但人造鑽石非常適合製作珠寶,目前人造鑽石僅占鑽石市場的一小部分,然而需求正在增加。
2017 年全球鑽石產量約為 1.42 億克拉,實驗室生產量低於 420 萬克拉。
與立方氧化鋯等仿製寶石不同,實驗室生長的鑽石與開採石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結構,
由放置在微波室中的碳晶種製成,並過熱成發光的等離子球。
這個過程產生的顆粒最後會在數週內結晶成鑽石。
該技術非常先進,就算是專家也需要一台機器來區分合成寶石和開採寶石。
近年來,許多實驗室生產的鑽石製造商和零售商湧現。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支持的 Diamond Foundry 是最大的生產商之一,
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旗下珠寶品牌 Helzberg Diamonds 也出售這些寶石。
由於消費者還不清楚採礦和實驗室鑽石之間的差異,
De Beers 將會明確定義人造與天然鑽石的銷售策略,
首先是價格,人造鑽石將會貼上 Lightbox 新品牌標籤,
一顆 1 克拉的人造鑽石售價約為 4,000 美元,
而一顆類似的天然鑽石售價約為 8,000 美元。
相比天然鑽石的價格是依據大小呈指數級上漲,
De Beers 實驗室鑽石四分之一克拉收取 200 美元,
0.5 克拉收取 400 美元,1 克拉收取 800 美元。
此外,現在市面上的人造鑽石賣方仍使用天然寶石的術語,
提供清晰度和色彩等評級,但 De Beers 的人造鑽石不會以傳統方式分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De Beers 一直在研究實驗室製造的鑽石,
1953 年一家瑞典公司成功合成第一顆鑽石後,De Beers 也開始加速專注生產工業用途的實驗室鑽石,
同時也不斷投資開發珠寶等級寶石的技術。
因為如執行長所言,De Beers 生產人造鑽石的成本更低,為什麼不做?
De Beers 新的人造鑽石將有粉紅色、藍色和白色,
這些寶石內將印上品牌標籤,但肉眼看不到,只是為了要辨識石頭是否為實驗室生產。
新品牌將於 9 月開始販售。De Beers 將在 4 年內投資 9,400 萬美元,
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附近建造一座新的人造金剛石生產設施。
英文原文:
De Beers to Sell Diamonds Made in a Lab
De Beers admits defeat over man-made diamonds
(首圖來源:Flickr/TVZ Design CC BY 2.0)
新聞來源:http://cdnfinance.technews.tw/2018/06/04/de-beers-will-sell-lab-generate-diamonds/